top of page

其实,就本身来说,这故事是在初始阶段帮助较多,尤其是小先知书,保罗书信及其它书信。而复习时皆唱以下的《圣经》目录歌。唱了几次后,就可完全记得《圣经》目录,而以上的故事其实已不再需要,因这时,《圣经》目录歌已可帮助我把《圣经》目录完整无误地背诵出来。说实在的,就自己而言,唱5次好像只是一会儿的功夫,而要读5次则辛苦多了。所以本身比较倾向“唱记”。当然,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唱歌,那也无所谓,毕竟每个人都不同学习方式。当然,若你是那种多读几次就可完全记得的人,这儿所提的方法反而对你来说是累赘(还得想故事及作曲)。 谈到这首《圣经》目录歌,谱曲阶段时是希望能创作出一首容易朗朗上口的歌,让小朋友们也会爱唱,所以音域也设得窄(Do到La而已)。谱曲当时还有一个坚持,就是整首歌只能是《圣经》目录的缩写。以下附上歌谱,也附上自己自弹自唱的版本。

《圣经》目录(一)

 

既是心中的痛,首要解决的当然属《圣经》目录啦!因我已能记得《圣经》各书卷的全名,因此就从记忆《圣经》目录缩写下手。使用的记忆法是“挂钩法”,亦即透过把书卷 名字变成有意义的故事(在此用谐音),以致书卷与书卷间“紧紧相随”,只要背出第一本,之后的书卷就能行云流水般地浮现在脑海,中间不会有断层。方法如下:

将66本《圣经》目录缩写取谐音后,要将之想象成一个故事。当中要诀是该故事必须同时在脑海中变成画像,而且尽量夸张、放大,别想得太过逻辑或正 常,这样就更能帮助记忆。以上谐音可构成以下故事: 一个《圣经》学者(可想象他是个头戴博士帽的博士),手拿《圣经》站在船头(这样就可提醒自己本故事是为记忆《圣经》目录)。这时,船出发了,而且鸣起 ‘呜呜’声【船出立鸣声】(创出利民申) (图一)。他【舒适地】(书士得)坐在船中央,正想要撒网捕鱼。可惜他不是渔夫,就笨笨地把渔网往天空撒,结果渔网掉下时,竟戴在他身上【撒-网-戴】 (撒上撒下王上王下 代上代下),当中還有“上下“的动作(图二)。 他开船来到一条名叫【‘拉’尼斯】(拉尼斯)的河,這可是山寨版的威尼斯。然后唱起“船歌” 【博士正船歌】(伯诗箴传歌),而这首“船歌”表达了他的心声--【Saya爱鸡蛋】(赛耶哀结但) (图三)。 但河里怎会有鸡呢?这时,他在河边看到一只鹅,心想若有鹅蛋也不错,所以他就伸手去摸那只鹅【河儿摸鹅】(何珥摩俄)。正當此刻,他竟看到“鹅蛤相争”, —蛤正夹着鹅的嘴(这又是“鹬蚌相争”的山寨版)。既然想要鹅蛋,就得想法救救那只鹅。于是,博士一手捉了把米,要哄那只蛤【拿米哄蛤】(拿弥鸿哈),希 望它松開它的殼。蛤果真翻开它的殼,但不是因为要吃米,而是要骂那博士笨蛋—“你以为蛤爱吃饭啊?” 【翻盖要骂】(番该亚玛) (图四)。

来到新约,这位博士大哥(或自由想像任何一个容易让你记起的“大哥”)开车途中遇到大堵车【大哥路遇堵】(太可路约徒),前后都是罗里【罗里前后】(罗林前林后) (图五)。博士大哥急了,因为他要载他的父亲去机场,父亲要飞去美国(或你熟悉的任何一个西方国家)【家父飞西】(加弗腓西)。父亲属高龄人士,又人生地不熟,需要航空公司的职员带,所以在衣服前后都贴了标记(可想象是美国国旗或“需要人带”)【贴前帖后】(帖前帖后)。终于到了机场,家父前后都提着个行李【提前提后】(提前提后) (图六)走向登机处,可是看到很多门,却不懂要进哪个呀【多门来呀】(多门来雅),而且,迎面而来的是许多匆忙又鲁莽的人,所以家父还得【避前避后】(彼前彼后) (图七),免得被人撞上了。遇到挡路的行李,还得跨越过去。倒霉的家父,跨过了1-2-3个行李【越123】(约壹贰叁),结果那时一个装修工人一不小心,从高空洒了油漆下来,淋得家父满身是漆【油漆】(犹启) (图八)。

© 2014 by Cryin-J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  • Facebook Classic
  • Twitter Classic
  • Google Classic
  • RSS Classic
bottom of page